天气预报,本地昨天晴天,今天阴天。昨天一整天没见过太阳露脸。今天从上午到现在(下午三时),太阳一直灿烂着。随着一颗又一颗气象卫星送入太空,一张张气象云图送到地球,大数据,云计算,大范围天气预报无疑比过去准确多了。然而,相信天气预报仍不如相信天气实况。
世界气候变暖鼓噪数十年了,谁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天气确实变暖了。2008年湘南那样的冰冻我从未经历过。2017年尾2018年初中俄欧美的冬天非比寻常的寒冷,寒冷得俄罗斯首都都发生了冻死人的现象。
《人民日报》、央视当然比新京、南方周末、新浪、腾讯权威、靠谱,但也不一定能时时准确代表党和政府,更非句句是真理。所以,无论批评还是赞扬,我不看是否出自《人民日报》、央视,只看是否真有道理。对于那种把侠客岛、芮思客之类的一家之言冠之以“人民日报”拉大旗的作法我向来嗤之以鼻。《人民日报》也有亩产万斤的错误,央视也出毕老爷。何况仅仅与《人民日报》或央视沾点边的某些小团队的言论呢?前篇《增强版权意识,加大创新力度,但不需为“山寨综艺”无地自容》有感芮思客的某篇文章而发。芮思客该文当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也有片面性。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不是帮助被批评者改正工作的态度,有挟洋以显示自己高雅正确之嫌。
前篇提到《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电视播放了三季,引起不小的反响,成为王牌综艺节目。但是,人们期待的《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没有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爸爸去哪儿》去哪儿了?
原来,据说,《爸爸去哪儿》存在过度消费明星子女之嫌,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广电总局为此下了“限娃令”。《爸爸去哪儿》只好从电视转网络,一档王牌综艺电视节目变成了半死不活的网络节目。我这个《爸爸去哪儿》的追看者从此没看过第四季、第五季中任何一集。
电视转网络,《爸爸去哪儿》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了么?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爸爸去哪儿打造父女CP 别以娱乐之名消费孩子》(media.people.com.cn 2016年12月01日07:07)居然不只是消费孩子,而是与社会文明与法治意识为难了。
有过度消费明星子女之嫌便下限娃令,用“CCTV”而不用“央视”有崇洋媚外之嫌,乍不下令改正?除了咱中国,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用别国文字简写自己的央视来作为台标吗?
过度消费明星的子女不行,消费其他孩子就行?
明星的子女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要吃苦,能吃苦。其他少年儿童难道不更需要吃苦,能吃苦?
负面评价之外也有正面评价。除别人的正面评价之外,我认为,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至少还有两个作用。其一,向观众推介了一批鲜为人知的美景,既使人们多了旅游休闲的选择,又为这些因偏僻而贫困的地方的人们脱贫提供了机会。其二,厉行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失衡;受贪图享受之西风影响,中青年特别是青年生育的意愿意下降,放开生二胎的效果不明显;中国不仅有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变成第二人口大国的危险,而且人口结构有趋于更加失衡的危险,其中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老龄化、失衡的危险更甚。《爸爸去哪里》父亲与孩子其乐融融的明星效应有助于犹豫不决生不生二胎的育龄夫妇下定决心生二胎。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包括文化、休闲、娱乐等,这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包括文化内容产业和音乐产业,当然也包括影视综艺等。不平衡不充分怎么办,当然要补短板,要创新,但学习、引进、借鉴也是重要的。首创的量子卫星固然珍贵,引进日德的高铁技术加以创新也足以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在自己暂时落后的小车、大飞机制造方面,进口部分小车、大飞机也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日韩欧美在文化内容、音乐等方面比中国发展得早,学习、借鉴、引进一些有何不可呢?事实上,简单的引进或抄袭必定水土不服。凡是能成为王牌节目的必定有自己的创新。我们要悉心打造中国原创、首创的文化内容、音乐,也要爱护受众喜欢的引进并中国化了的文化内容、音乐。若在社会导向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及时批评、纠正,善加引导,不应该居高临下横加指责,更不该一禁了事。